儒家给予我们的是姿态,而不是答案

Posted at: 2005/09/7 – 22:35

自诩为儒家的朋友中,存在一个思想的误区。以为儒者或者说儒生,就必须扮演一个历代儒家圣贤的维护者的角色。为每一个儒家典籍、任务人物、事件的形象辩护。这样以来,儒家的历史和思想资源就成为包袱。试想,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汗牛充栋的儒家典籍,千万的儒者,难道都是一句顶万句,无懈可击吗?就是圣贤经传恐怕也做不到。儒者有必要,有可能强为之辩护吗?一次次的过度解释只能被讥笑为“比附”。

儒家之学决不是一种纯历史的存在,他是生命的伸展姿态,是个体挺立的立场。这样说的意思在于,我们不能不儒家思想当作一种过分具体的哲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学说体系。任何学说体系不可能完善到历经数千年而不过时的地步。儒家学说的生命力在于儒者可以以同一个姿态,展开多元的思想进路。“君子不器。”儒者不是所谓“国学家”的同义词。“多识鸟兽鱼虫之名”可以作出大学问,然后写上一部诗经名物大典,难道这就是儒者?

禅宗有这么一句话头,“如何是父母生我之前我之本来面目?”我想问大家一句,如何是孔孟立说之前的儒家立场?

难道我们可以不读先秦以下之文章?无视现代生活中主流的事物与学说?儒者不是孔孟荀董朱王的辩护士!而是认同他们所验证的生命姿态的个体挺立。他们要面对他们个体生命的问题,他们时代的问题。在这个立场下,他们可以传承传统,更应当完成个体。为了面对真实的问题,他们完全可以是自由主义者,宪政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佛教徒、基督徒,他们可以是炎黄子孙,也可以是金发碧眼,黑肤红肤。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阳明:《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

Leave a Reply

© 2005-2015 伸伸胳膊伸伸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