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刘小枫的《儒教与民族国家》算不上一本新书。就收入其中文章而言,多是旧文。甚至如《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早有专书印行。况且与《纬书与左派儒教士》一样,尚属草草之作。着迷刘小枫之学思者或许甘之若怡,作为专家之学则未免泛泛。近未出蒙文通、周予同之范围,思路则承胡适之、郭沫若之旧说。更非钱穆、陈垣那种功夫见长的考据。
《王制与大立法者之德》是篇序言与前两者类似,且冬烘的程度不亚于蒋庆,很难想象《拯救与逍遥》的粉丝们会习惯如此诚惶诚恐的语调。倒是《游击队员与中国现代问题》很能调人胃口,刚说完了孔夫子和毛泽东,再看看施密特确实有点“东圣西圣,心同理同”的味道。
至于最后的《密……不透风》,我承认我看不懂,也无所谓懂不懂。
一共五篇大作就是这部文集的全部。哦,还得算上序言。确是有点睛之妙的。声称十年前作者就有做成如是题目的年头。而文末直乎六译老人(廖平)为圣人出世,似乎和蒋庆在《公羊学引论》大尊南海康圣人的劲头没什么两样。
总的说来,这是一部典型的旧作集结的文集。不过,即使你和我一样,早就读过了其中绝大多数的文章,还是有必要摸摸绿油油、凹凸有致的封面和书脊。倒不是矫情,而是刘氏用儒教和民族国家这两个关键词,确实是眼光独到,稳、准、狠。把一篇旧作串联到了近十年思想界大线路之上。让我想起了比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一个好的意思(书名),就能让过往的文字站起来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