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薛涌变身“男于丹”

Posted at: 2008/02/23 – 09:35

记得几年前,蒋庆鼓吹读经而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薛涌先生也是一位反读经的健将。隔着大洋,频频抛来码好的汉字。当时蒋庆就有一句话:我没有从读经中赚过钱,而那些反读经的人却在其中得到利益。如今反读经的薛涌先生据说带着洋鬼子们读起了《论语》。这不,还出了本书。目前,正在卖

薛涌在自己博客里陆续贴上了新书《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的部分内容。对于囊中羞涩,却好乱翻书的互联网时代的穷书生们来说,正好一睹为快。既然白看了人家辛苦写成的文字,不说上两句显然不是厚道的做法。尽管如今作者们在网上发布著作部分内容,十之八九是为广而告之,且效果大多不俗。此之谓“博客营销”。

当初于丹说论语惹来众多议论的时候,我曾经说“如果孔子再生一定会感谢于丹”。(所谓儒家即是“名教”。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苟能弘圣人之名,岂无功德?)如今,海而不龟(归)的薛涌先生举一反三,以区区一个学而篇,即写就煌煌几十万言,成书一册,不能不说是孔子之幸,儒门之幸哉!这海龟和土鳖还就是不一样呢。

都说汉儒大搞繁琐哲学,以致“一经说至百于万言”。这493个字的《学而》,薛涌先生花费了32万字的篇幅,却也未曾多让(根据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随手算来,平均孔老夫子说一个字,薛夫子就写下649个字。这还包括了曾子、有子、子夏等人的言论。严格说来,孔老夫子本人的话在这493个字里只有大约一半。如果说薛涌也是““一经说至百于千言”,应该属实。

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谈《论语》,薛涌至少在篇幅上是胜过了于丹。但薛涌说《论语》胜过于丹的地方绝不只是篇幅。至少还有这么几个方面是于丹女士望尘莫及的:

  1. 同样是说《论语》,于老师和薛老师一比,立马就现出土鳖的原型了。要说人家薛老师说《论语》就是不一样,骨子都透着洋墨水泡出来的洋气。从亚里斯多德到《花花公子》,从奥古斯都到民主宪政,让看着山东土包子孔二先生和几千年来全球精英们同场竞技,而丝毫不会有关公战秦琼的怯场之感。
  2. 薛老师的气魄真大,动不动就从《论语》引出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实现宪政、为什么没有“外在超越”等等“大问题”、“玄问题”。这一比,于丹小女人式的吱吱歪歪显然就像是小家碧玉的顾影自怜了。人家薛老师说的可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思想道德课。(有时我在想,薛先生真的是在说孔夫子么?孔先生如果复活,谁会向他请教民主宪政的问题呢?如果是他老先生的徒子徒孙徐复观、牟宗三之类倒还不错,不管内圣开不开得了外王。毕竟这“新外王”里确实是有民主宪政的问题。)
  3. 旗帜鲜明的把孔老夫子当作“成功之母”。如果说于丹还是在学习孔子好榜样,这薛老师在序言的题目就说的很清楚——“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据说本书的基础是薛涌先生给大洋彼岸的洋鬼子们上《论语》课的讲义。可我就纳闷了,这开放社会、自由世界的朋友们,要在这失败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导师的语录里学习些什么呢?仅供批判吗?

以上这些个特质,都是薛老师说论语的招牌菜。别家馆子即便能做的出来,也没有薛氏餐厅里做的如此色香味俱全。要说真正的大厨,毕竟还是男人多。这说《论语》也不例外。不过无论“男于丹”还是“女于丹”,都不过是阅读经典之前的开胃菜而已。真正的滋味还得自己去尝。

2 Responses to “欢迎薛涌变身“男于丹””

  1. yang says:

    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估计和李泽厚那本《论语今读》类似,都是六经注我的写法,即原典都是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服务的。
    于丹就不提了,但是客观说来她也是有些贡献的,正如她自己本来的专业一样,贡献在于传播普及上。当然前提是如果她不是在误导的话。

  2. LinHang says:

    第一次知道这事。而且楼主说的不错。来学习了

    薛看起来也有在比较几个领域。对古经的解释,似乎肯定会有几种评论意见。但如果认真比较,而且不以特别严格的经典诠释的角度来看,也能出一些观点的。

Leave a Reply to LinHang

© 2005-2015 伸伸胳膊伸伸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