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伸胳膊伸伸腿{ 儒教徒 | klaas }

孔老异同

Posted at: 2007/09/18 – 08:59

儒道关系、孔老异同,有论到此处,可见其人之好学深思。不过,时人的讨论未免空泛。从思想上来论证的孔老的关系往往陷入各自主观的臆想。现代人对古典的主观理解差距太大。如果不讲证据,空口说去,只论各自对经典的心得体验,很难不陷入意气之争。这样的论点也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从纯思辨的角度上去思考儒道之辨,历史上最透彻的体系就是魏晋所谓玄学是也。王弼、郭向都是大才,尚无法让世人心服口服。当知此论题之暧昧难言也。一句”将无同”岂能掩尽悠悠之口? (more…)

Comments (0)

作为异类的文化保守主义:刘小枫的天不丧斯文

Posted at: 2007/05/26 – 18:26

《天不丧斯文》,这是南方周末对刘小枫的访谈。KFC里,一边啃着汉堡,一边咀嚼着一整版的”刘小枫”。那一顿午餐,都是刘小枫的滋味。文字传达了刘平日的说话风格,听过刘的讲座的人自然会心一笑。(当然,不包括那标志性的磕巴。)

这篇访谈解开了刘小枫思想演进的很多线索。对于还在思考问题的汉语学人来说,是很有意思的。我读刘小枫很少,但刘80年代的思想的冲击力,却是感同身受。

几乎是半年前,对于如今的刘小枫,我曾发过如是的议论

(现在的刘)已经成了”经学家”,当然,以治”洋经”为主。活人气渐少,死人气渐多。

马上招来了抗议,以为是诛心之论。话说得刻薄了点。不过还是有点儿根据的。刘小枫和蒋庆已经成为了中国现时代最大的两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而且在在某些方面还有理论上的”默契”。可能因为自己就站在一种温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角度,感受更为敏感些。其实并非完全贬义。如今刘小枫夫子自道说明了他自己的心境 (more…)

Comments (0)

为“焚书坑儒”辩护的陈永苗

Posted at: 2007/05/20 – 23:58

【附言】陈大师的意思是,以”五四”为价值标准作为”政治真确”的圭臬。我是儒教徒,对此表示了质疑。结果非常失望。结尾言辞有些激动,下不为例,在此向陈大师致歉。

KLAAS:代中国的两大政治阵营,gcd和gmd都是在五四精神的直接产物,作为”五四精神”的信仰者,带领中国走到了美好的今天。而儒家思想必将没落,消亡,看来是无疑的。看看五四一代精英,他们就是”五四精神和现代性价值”的创造者?看看他们对于中国民主的贡献,就可以明白五四的道路是什么了。

KLAAS:你觉得你比五四的亲身参与者MAO,还有其他那些的人物更明白五四精神吗?五四的道路如果能带领中国到MZ之路,他们中又有谁成为了中国MZ的缔造者呢?看来大家对于五四还有不同的理解,是否请楼主说说看,他指的是那一个版本的”五四”?

陈永苗:国民党也好共产党当然是五四的产物。政治层面变坏,不等于五四坏。就像儒家坏,不等于孔子坏。源头并没有被污染。五四就一个版本。价值重估、民主和自由的版本。我不认为有几个版本。

KLAAS:产物在政治层面变坏。为什么?为什么?和他们精神源头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按照楼主大师这种逻辑,我是不是也可以为儒家辩护呢?可惜我没有这么弱智加无耻!!!

陈永苗:正如你自己说的,争论这个就有些弱智了。我不是在文章中说了,砍孔子是为刺秦了么?

KLAAS:tmd,要刺秦就刺秦去,别拿孔子说事!!就这么大点胆子,还拽什么拽!!!

附录:一个儒教徒的公开声明

首先申明,我是尊孔的。大家可以看我的网站(伸伸胳膊伸伸腿【儒教徒|klaas】)。

论坛批孔的人有的是愤世嫉俗,有的是有感而发,不管对错。我不反感。但凡是都有个底线,我指的是现代文明的普适意义上的底线。楼主公开要焚书坑儒,我以为不妥,大不妥。

特此声明。

附录:孔子如果不站在五四一方,我将为”焚书坑儒”辩护.

文:陈永苗

罗尔斯认为,魏玛宪政崩溃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批德国精英不再相信议会民主制的可行性。西方的二十世纪的灾难,与精英摧毁自由主义政制分布开来,他们否定法治,鼓吹独裁,他们否定民主,鼓吹专制。中国现在也可以逮一个现行犯,儒家康晓光。从历史大视野来看,康晓光之流肯定是乱臣贼子,祸国殃民。

儒家越来越具有盖世太保,法西斯主义的气息。这不足为奇,蒋介石的独裁就是儒家法西斯主义,如今复活起来。与德国法西斯一样,利用巫术般的语言和民族主义激情来意识形态操纵,来移情,形成一个非理性的、恶毒的、魔鬼般的诅咒。这是中华民族体内的定时炸弹。这几年来网络上和公共事件儒家的表现,完全是在野的纳粹党人。一大批学院内的青年学生,成为不折不扣的”儒粪”,儒家法西斯的雏形渐成,让人不寒而栗。

不站在儒家一方,你就是中华民族的敌人。这是法西斯主义惯用手法。从董仲舒之后,儒家和专制独裁结成夫妻,直到今天。李泽厚在80年代批评所提出来的现在还是”封建”一说,或者前现代一说,就是指政教合一,儒家的道德领导权延续到今天。80年代的思想者,已经把批判指向了这种道德文化政治合一的深层结构。蒋介石儒家法西斯主义,并没在1949年之后消失,而是变为隐性结构,如今又要显山露水。把过去的专制,和将来的法西斯连成一片,中国回到治乱循环。复兴儒家,就意味着孙中山毛泽东他们终结治乱循环的努力白费。”治乱循环”,是儒家几千年前就给中国人带上的魔咒,始终摆脱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

这些坏事都是孔子弟子用孔子的名义干的。孔子从来不是孔主义者,正如柏拉图不是柏拉图主义者,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施特劳斯不是施特劳斯主义者一样。 “日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果孔子到了五四精神,到了民主时代,面对五千年之大变局,肯定赞同五四精神,实现重生和再造。生命和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所以要不要批孔,要不要尊孔,都在于孔子是否支持五四精神和现代性价值。如果孔子被弟子挟持,而给中华民族留下巨大灾难,例如19世纪历史所呈现的,孔子就应该负责。如果孔子反对孔主义者,就像基督反对基督教一样,并不构成对现代性价值的障碍,相反襄助,那就应该保留,甚至给予敬意。如果孔子继续被孔子弟子挟持,而拥戴了专制和法西斯主义,冲着孔子挥大刀片子就是刺秦。

秦皇毛”焚书坑儒” 的行为不值得赞同,但是其精神值得辩护。例如让康晓光之流窃国成功,让蒋庆那样的儒教士成为主流,那这日子还咋过,女士想穿个比基尼都杀头,男生多看两眼就坐牢。因为康晓光蒋庆有非常强大的政治欲望,就像艾滋病虽然还没爆发,但是一旦爆发,那我们就完蛋了。秦皇”焚书坑儒”虽然极端了些,但是对儒家的警惕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大哲学总是在监狱中产生的,例如孔子很佩服的周文王就是在大牢中弄出大学问。鉴于康晓光蒋庆之流的危害,以及为了恢复孔子的真谛,建议康晓光蒋庆去坐牢,直到孔子弟子不反对五四和现代性,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那一天。否则康晓光蒋庆就应该清除出去,让他闭嘴。对窃国误国的康晓光,和骗国骗财的蒋庆,就应该采取 “焚书坑儒”新措施。


Technorati : , ,

Comments (4)

“丧家狗”家丧何处?兼论新儒家的现实境遇

Posted at: 2007/05/19 – 01:15

在现代汉语里,”丧家狗”这三个字是很刺耳的。用来评点孔老夫子,倒也确有出处。不能说李零的书名纯粹是哗众取宠。何况几千年来,孔老夫子固然常常能吃上冷猪肉,时运不济的时候也并非没有。区区一句”丧家狗”绝对算不上最糟糕的称呼。

Homeless有何妨?不就是无家可归吗?看到李先生精彩的诠释,我几乎脱口而出,这那里是杏坛讲学的孔圣,分明就是海德格尔口中的”大地上的异乡人”嘛。不得不说书名取得很有卖点,如果没有这个刺耳的书名,很难想象这部”讲义”能有如今这样的话题效应。

不管李零对于孔子、《论语》、儒家是何种的态度。我以为,只要有作者愿意对孔子、《论语》、儒家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就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种”推广”。至少说明,儒家思想还没有被遗忘。

对于这本书本身,其实很难再有什么说头,因为对于”孔子”的”去魅”,五四以来经典之作太多太多。专著、论文、小说、诗歌、政论、讲演、连环画等等,品种齐全,无奇不有,其中不少都是”大师”之作。更为奇特的是,常常是同一个”大师”,早年尊孔甚力,而晚年又猛烈批孔,如某某某;或者早岁猛烈批孔,暮年又鼓吹尊孔,如某某。如此的”大师”绝非少数。 (more…)

Comments (0)

听秦晖说儒家

Posted at: 2007/05/11 – 00:14

一只眼睛的学者思想更敏锐?秦晖和于丹分别代表两类学者。两者都因其对儒家的阐释让我折服。前者思维犀利,方法纯熟,颇具大师级学人的那种老辣;后者一夜之间暴得大名,街头巷尾间,俨然孔老夫子之代言人。同是”折服”,其中的内涵并不一样,对于于丹,是不服不行(在”猫论”的标准下,我也认同这种阐释和发挥的方式。),对于秦晖,则是心悦诚服。

在我看来,百年来对于传统儒家思想说到点子上的不多,包括许多所谓的大儒,如廖平、康有为、章太炎之类,他们更多的是传经之儒,论其内在理路实在是接不上道统。或者说,大师们本意不在此,但以别开生面为己任吧。能够说得上的,倒是一左一右两位大师级学者的作品,胡适的《说儒》和郭沫若的《十批判书》。除此之外,只有张君劢、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差强人意,缺点是象征意义大于其学术意义。

在文献考据的技术层面,《说儒》和《十批判书》都并非无懈可击,但其客观的审视姿态却使其理路通畅,倒是那些表面执着于细节的研究成果偏偏都保持着预定的”批判”立场,让细密的论证沦为过场,怎能不索然无味。在秦晖这里,这种”客观的审视姿态”悄然而至,怎不让人欣喜。

10年前,阅读《田园与狂想曲》让我记住了秦晖的名字。农民学、历史学,或者在扩大些说,社会学、经济学意义上秦晖已经是独树一帜。近年来,在传统思想上论述却让他更为出彩。可以肯定的说,他所使用的社会学方法,所具备经济学视域,是绝大多数思想史研究者所望尘莫及的。或者说在秦晖那里,儒家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思想流派,而是一个社会意识实体。所以,在文献和史实之外,这一实体的”意向”和”功能”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说去年的“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还让人心有疑虑的话,4月底的演讲 “儒家的命运”已经是”十字打开,无所遁形”。

可惜,对于大众来说,秦晖对于儒家的阐释显得预设过多,缺乏修辞意义上的说服力。特别是,和”时代精神”相悖逆之处太多。远没有于丹来的简单明了,快速有效。尽管如此,自诩爱好儒学(或者可以扩大到”国学”范围)的人都应该好好阅读一下秦晖,以便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Technorati : , , ,

Comments (3)

<< 查看新文 查看旧文 >>    

© 2005-2015 伸伸胳膊伸伸腿 |↑↑